三分之二的儿童在其一岁时就接受过抗生素进行疾病治疗,如今抗生素的使用率在澳大利亚越来越高,然而抗生素的不断使用也会影响机体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如今抗生素的使用已经处于风险危机水平了,这就意味着未来很多感染性疾病也变得难以治疗。因此如果你有一个10个月大的孩子的话,那么作为父母的你或许就应当知道,或者你应当向家庭医生进行咨询抗生素使用的益处和风险。
很多医生认为,对于婴儿的疾病父母仅仅或许需要寻找到一种处方,但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父母还想知道治疗疾病处方对婴儿的利弊,以便他们考虑是否孩子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
利(The pros)
抗生素可以挽救生命,在20世纪40年代第一个抗生素(盘尼西林)被开发之前,发达国家婴儿的死亡率大约为十分之一,而且主要的死亡原因都为感染,而在过去70年里婴儿因感染的死亡率发生了显著地下降,然而这并不都是因为抗生素的功劳,人们卫生意识增强以及免疫接种及时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而且抗生素治疗感染的能力可以有效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
有些感染需要抗生素进行治疗,因为这些感染由细菌引发,而且如果细菌性感染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话,感染会不断恶化加剧,1岁儿童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的严重疾病包括脑膜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血流感染等。但问题就是,通常对于婴儿而言我们很难区分感染是由细菌还是病毒引起的,尤其是3个月龄以内的婴儿,同时研究者也很难鉴别出婴儿患严重细菌性感染的风险;在这些情况下按照经验方法来使用抗生素往往是安全的,一旦没有发现细菌性感染抗生素疗法就会立刻停止。
用于儿童的抗生素通常用来抑制某些细菌性感染的扩散,比如百日咳等,然而很多严重的细菌性感染通常并不会通过亲密接触而从感染的个体扩散到另外一名个体,比如脑膜炎、尿路感染,甚至是肺炎等。其它感染则由病毒引发,而抗生素往往并不能有效抑制病毒感染或抑制病毒感染的扩散,在婴儿一岁时,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大部分呼吸道感染,比如耳部、咽喉和胸部感染,利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往往并没有什么效果。
弊(The cons)
除了一些小缺点,比如使用不方便、价格昂贵等,抗生素使用的最大缺陷就是容易产生一定的健康风险,而这些风险被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风险等。
短期风险则是直接的副作用,比如腹泻、呕吐、出疹,更严重的就是过敏性反应等,很多副作用往往不用治疗就会慢慢恢复,但有些副作用却是危及生命的。中期的风险就是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和发展等,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往往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出现直接相关,MRSA是一种引发皮肤感染以及其它严重感染的耐药性细菌,这种耐药性细菌常常会引发儿童用出现骨质和血液感染等。
近来研究者的担忧就是胃肠道耐药性细菌的出现,因为这些耐药菌能够引发快速且严重的感染,而且目前并没有可靠的方法能够将这些耐药菌移除出胃肠道,如今科学家们在治疗这些类型的感染上已经用尽了抗生素了。目前许多大型制药公司都将目光聚焦于开发新型治疗性药物而不是抗生素,为了尽力治疗极度耐药的细菌,一系列老的抗生素都被重新派上战场,然而其中有些古老抗生素还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对肾脏损伤等。
耐药性的细菌对机体往往有着长期的风险,因为儿童会携带这些耐药性细菌很长一段时间,而且会在家庭成员间扩散传播,然而对于儿童健康的其它潜在的长期风险才刚刚被科学家们意识到。在过去几年里,研究者对人类肠道微生物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期待找到抵御耐药性细菌的新方法。
抗生素曾经被认为能够影响儿童的机体微生物组,研究者们在过敏症和肥胖症的儿童机体肠道微生物组中发现了类似的改变,肥胖和过敏症是困扰发达国家儿童的两大主要问题;如今研究者开始研究二者之间的关联,他们希望相关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限制人们对抗生素的使用。
当前有很多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婴儿在一岁时抗生素的使用,包括不用抗生素进行病毒感染的治疗,对于某些感染比如耳部感染而言,减缓抗生素的使用来观察婴儿的病情是否会好转;替代传统的治疗过程,短期安全地使用抗生素或许能够减少婴儿机体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对于10个月大的婴儿,我们如何才能够区分其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呢?如果婴儿有一些症状,比如流鼻涕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就是病毒引起的,这时候父母就不要去分辨到底是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了,他们应当及时去寻找当地医生来进行诊断治疗,但重要的是应当商量一下是否要对婴儿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抗生素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为了确保抗生素真的能够合适地被所需要的个体使用,包括很多人和其后代,我们应当时常问这样一个问题,即我们孩子到底真的需要用抗生素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