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仍有一些场景很难切入其中,医疗就是其中的一块“硬骨头”。在医疗环节,支付宝似乎一直处于蛰伏状态,没有什么明显动作。即使经过了这么多个版本的迭代更新,支付宝也只是在二级页面下的城市服务栏目中开通了挂号问诊、问医生和疫苗接种的功能。面对医疗这个万亿级市场,难免让人感觉有些太过小家子气,但事实果真如此?这就要从阿里健康说起。
作为同源而生的阿里健康,一直扮演着阿里集团医疗探路者的角色,奈何行事高调,却时常碰壁。先是通过药品电子监管网在医药圈打响了名头,但最后的“入水姿势”不太优美,遭到了众零售药店的强烈抵制,无奈之下最终偃旗息鼓。在拿下天猫医药馆的独家运营权之后,谁知CFDA在最近又停掉了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工作,天猫医药馆就此“冷藏”。无奈之下只得联合65家连锁药店企业成立“中国医药O2O先锋联盟”,后又花了1680万元收购了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颇有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架势。
而后起之星阿里钉钉在企业SAAS圈子里混得是风生水起,最近也开始频频往医疗领域投石探路。今年7月份,阿里钉钉宣布进军移动医疗行业,并与广州越秀区政府签订了首个社区医疗合作垂直项目。将CRM业务拓展到基础医疗,并非阿里丁丁的灵光一闪,而是希望借助SAAS的跨空间属性来发展远程医疗和分级诊疗体系。
虽然阿里健康与阿里钉钉踌躇满志,希望凭借骨子里流淌的互联网血液,利用开放性和包容性迅速在医药和基础医疗打开局面。但资源的不对等,很难让医院和药企真正带你入局。正如年轻人遇到的“职场冷暴力”,任你热血沸腾,传统医疗行业的老江湖们还是一副冷冰冰的姿态,拒人于千里之外,叫你拳头打在棉花上,使不上劲。
对阿里来说,旧有环节的排他性并不意味着新入局者完全没有介入的机会。其中最大的变数,不在于药企,也不在于医疗机构,而是支付。在医疗行业里,除了把控治疗和医药环节的这两大主体外,就只有支付环节的形态尚具不确定性。
2、商业健康险与医疗支付
国家实行医保控费,给了商业保险介入医疗支付环节的大好机会。在大环境下指引下,部分省份正在计划将基本医疗保险的经办、审核、理赔等内容交由商业保险公司来操作和管理。今年,有50多张专业健康险牌照在等待保监会审批中。目前已经获批的有三家健康险公司,分别是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腾讯子公司参投的和泰人寿和北京保险产业园区牵头的爱心人寿。
商业健康险进入医院支付环节,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的不对称。而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 , 难免会出现“逆向选择 ”和“ 道德风险 ”的问题 ,进而增加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我国的保险公司通常都是采用“指定医院”的形式来推行商业健康险,这种形式的弊端在于,保险公司和医院很难达成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医院希望被保人使用更加高昂的治疗手段,而保险公司则希望被保人的治疗方式越简单越好。
这种机制下,保险公司与医院缺乏利益从属关系。既不利于保险公司与医院的目标一致化, 同时也不利于保险公司对医院的患者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两者以对立的角色存在。
医院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不会轻易对商业健康险公司开放数据。但医疗信息化企业恰好可以扮演中间环节的角色,所以商业健康险与医疗信息化公司合作,成为了保险公司获取精准数据的一条绝佳途径。如今年2月份阳光财险牵手东软集团,更早些时候海虹控股与泰康人寿的合作等。
这种合作模式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据的挖掘和新产品开发;另一方面体现为结算、理赔和支付环节的优化。除了数据的支撑吗,还有一个好处就在于商保公司可以借助医疗信息化企业的医院资源,在短期内实现较大范围的市场覆盖。但同时也隐藏了一个逻辑陷阱,那就是健康险这方一定不可以将医疗信息化公司这一方的数据信息透露给另外一方(如另外一家医疗信息化公司)。因为医疗信息化企业之间的数据是互不往来的,一旦数据发生泄漏,那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计。所以这种合作基本上只能建立在一对一的关系中。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只能和医疗信息化公司签订独家合作协议,如果同时与多家公司合作,即便有合同保障,也容易引发信息泄漏的风险,毕竟没有任何一家信息化提供商愿意拿自己的核心数据来冒险。
此外,这条路径还受制于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医疗信息化企业的地域性。无论是东软医疗、卫宁健康还是万达信息,都很难在全国范围内获得垄断性资源,因为不管软件如何,最终还是会受制于重资产医疗机构,而医疗机构的地域划分为信息化提供商各据一方创造了条件。自家的山大王坐得舒服自在,但要想在别人的地盘分上一杯羹,却成了极难的一件事。因此在这种模式下,健康险公司将作为医疗信息化企业之后的第二级合作方与医院展开合作,最终形成与目前医疗信息化市场类似的地域性格局,难以构建全国范围内的整合性市场。
当然,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还有一条路径。这里卖个关子,先来说说蚂蚁金服。
3、蚂蚁金服与健康业务布局
作为国内最大的移动支付提供商,蚂蚁金服从阿里巴巴分离出来,经过两年多筹建、扩张,已然成为一家全业务金融集团。目前,蚂蚁金服已涉足支付、微贷、基金、保险、理财、征信等多个业务领域,旗下拥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小贷业务、众安保险等多个品牌,此外,还包括网商银行、芝麻信用等新兴互联网业态。
早在2014年,支付宝便推出了“未来医院计划”来着手医院方面的布局。但资源的不对等,让医院根本不看重支付宝支付方式的创新,所以导致线下医院推进异常缓慢,一家医院从谈合作到上线往往需要2—3个月时间,效率极低。但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支付宝逐渐被应用到各种支付场景,获得了超过3亿的用户活跃度。
目前,除了医疗等少数几个相对封闭的行业领域,几乎所有支付场景的用户习惯都已形成。因此,相对2年前的弱势,拥有超高的用户活跃度和基数的支付宝,已经具有了让医疗机构看重和对等合作的地位。截至今年7月,已经有超过500家三甲医院加入了支付宝的“未来医院”计划,覆盖全中国90%的省份。
蚂蚁金服健康业务布局
支付宝不仅为医院提供“诊间代扣”和“实时支付”,还通过“蚁盾”等安全工具为医院提供在线防“黄牛”技术。在云计算方面,支付宝依托阿里云,为上海华山医院和仁济医院等提供信息化升级服务。除此之外,支付宝还利用蚂蚁金服的生态服务能力,为医院提供陪诊、停车、代泊、叫车、餐饮、配送等新兴服务,可谓全行业覆盖。
除了“未来医疗”这点,蚂蚁金服还在积极对接银行和保险行业。截至2015年,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和超过200家银行保持合作。与银行相比,支付宝可以将一笔支付交易的成本做到2分钱,而传统银行一般是两三角钱,网商银行靠大数据进行风控,比传统银行省了不少钱。在融资领域,通过招财宝平台+保险的模式,目前已有20家财险公司加入推进器计划,并累计为1500亿的信用贷款提供担保服务,蚂蚁金服随后又以12亿元控股国泰产险,在保险领域进一步开疆拓土。
在用户信用度建设方面,2015年1月,蚂蚁金服个人征信系统“芝麻信用”上线。芝麻分数渗透到衣食住行的各方面。一旦分数与央行信用系统打通,且被多数社会公共事务和服务行业所接受,芝麻信用就有能力建立一套极具参考价值的个人信用体系。2016年2月底,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联手芝麻信用,在全国率先推出"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成为全国首家信用医院;2016年5月19日,蚂蚁花呗宣布,联手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支付宝推出针对个人消费者的医疗分期付费,最高可获得的额度为5万元,背后的核心,便是个人征信数据。
2015年9月9日,国内知名医疗信息化提供商智业软件与蚂蚁金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意味着,蚂蚁金服也在尝试与医疗信息化公司进行资源整合。
以上所列,都是蚂蚁金服为了进入到医疗体系所打造的生态服务圈。但真正有能力让蚂蚁金服拿到深入医疗内部门票的,还是医保。今年5月,支付宝取得了一项突破性进展,与深圳人社局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患者只需通过支付宝绑定金融社保卡,就可以在就医过程中一键计算并支付“医保+自费”的所有金额。17家试点医院中,有16家医院选择了支付宝的方案,后续该项目还可扩展到实体药店、网络医院等场景,贯穿整个医疗体系。8月17日,支付宝更是上线了社保、医保,申请补贴等功能。首先开通的城市是深圳,后续广州、北京、上海、杭州,全国也将陆续开放。居民只要打开支付宝,找到城市服务,绑定社保账号,就可以一键完成社保、医保、补贴报销等业务。
前面动脉网曾分析过,要想获取患者的诊疗数据,与医院和医疗信息化公司合作是一条路,而与人社局合作,便是这第二条路。这项革命性的突破,对于蚂蚁金服来说,等于间接获得了医院的患者数据。现阶段患者的就诊信息、治疗信息和药品消费信息等,几乎都涵盖在医保中。相对于医疗信息化公司的地域性约束,支付宝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强势优势地位,能够帮助它逐步与全国各地方人社局达成合作,从而一举突破地域性限制,形成全国性网络。这就等于拿到了商业健康险公司梦寐以求的患者大数据,其价值无可估量。
在动脉网(公众号:vcbeat)看来,蚂蚁金服能做到互联网医疗、商业健康险公司无法做到的三点:一是超高的用户活跃度和覆盖率;二是基于大数据的用户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三是医院内患者就诊信息的获取。这三点能很大程度让蚂蚁金服成为医疗+保险+金融的核心枢纽。
可以设想,以支付宝在全行业形成的支付习惯为基础,一旦支付宝打通了社保,掌握了全国大部分患者的就诊信息,再利用覆盖全行业形成的独一无二的个人征信体系,不仅可以联合商业健康险公司共同开发相关保险产品,还可以与医疗信息化公司信息互通,共同构建和完善大数据智能审核系统,进而达成医保控费的目的。此外,还能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系统,为资金短缺的患者提供信用贷款和担保服务。这种“人社局+医疗机构+支付宝+X”的开创性模式,将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市场前景。
蚂蚁金服医疗大事记
2014年5月,支付宝推出“未来医院”计划;
2015年1月,蚂蚁金服个人征信系统“芝麻信用”上线;
2015年6月,支付宝发布《未来医院一周年服务数据报告》;
2015年9月9日,智业软件与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下称“蚂蚁金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2016年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联手蚂蚁金服旗下芝麻信用,在全国率先推出"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成为全国首家信用医院;
2016年4月,支付宝上线“云医院” 服务;
2016年5月,支付宝与深圳人社局合作的全国首个医保移动支付平台;
2016年5月19日,蚂蚁花呗宣布,联手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支付宝推出针对个人消费者的医疗分期付费,最高可获得的额度为5万元;
2016年,8月6日,华山医院将院内体检服务放入支付宝服务窗;
2016年7月,复星医药与支付宝签订了《业务合作框架协议》;
2016年8月,北大医院入驻支付宝未来医院,首常在线防黄牛业务。